英國政府近日宣布,倫敦時間24日早上11時全國將靜默一分鐘,以傳達對烏克蘭戰鬥精神和勇氣的敬意,以及英國對烏克蘭堅定不移的支持。
一旦選舉如期登場,艾爾多安再也不能打「建設牌」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如今艾爾多安面臨艾西費特當年的處境,5月14日的選舉將決定他的去留。更有甚者,艾爾多安政府2018年通過特赦法,允許任何未經許可、違反建築許可或相關法規建造的建物獲得證書,且不必被拆除。艾爾多安當年承諾重建土耳其,也確實做到了。環境部長庫倫(Murat Kurum)指出,根據對超過17萬棟建築物所作評估,災區有2萬4921棟建築倒塌或嚴重受損。靠近土耳其與敘利亞邊界的哈泰省(Hatay)也是重災區之一,有一說認為,當地選民因挺在野黨而獲得較少的援助。
此外,處理震災需大量國際援助,他也更難吹捧自己將土耳其打造為獨立於西方的「強國」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(Johns Hopkins University)國際關係助理教授辛茲(Lisel Hintz)對《外交政策》(Foreign Policy)指出,裙帶資本主義滲入土耳其許多層面,帶來高額的社會成本。我們唯一能控制的,就是讓自己從這個過程中學習和進步。
出社會後,我碰到一個不知如何是好的狀況,而且還碰過兩次了,那就是:面試官喜歡我,但直屬主管討厭我。不過,這種狀況也不常見就是了。我們不能控制自己遇到的主管好不好,也或許A已經從這兩家公司離職了,但下一次到新公司,我建議A可以把握住自己能做的兩件事: 1. 養成大人思維,理性分析局面 大家或許聽過一句話:「你要親近你的朋友,更要親近你的敵人。等能力增長到能成為主管左右手後,我們也就有機會跳槽到更好的公司、為更值得效力的主管服務。
不過在這種情況下,有種可能在邏輯上是成立的,那就是負責面試的下屬,故意找直屬主管不喜歡的人來,以鞏固和強化他自己在主管心中的地位。所以我認為第三種狀況發生的機率也不高。
不過,如果A碰到的是這種狀況,那她要嘛本來就跟面試官熟識(因為這種事通常會找熟人來做),要嘛是錄取後一定會接到面試官的指令。因為這位夥伴是匿名來信的,所以以下我就用A來稱呼她吧。兩位老師好: 我從國中就開始閱讀大人學的文章,最近則常收聽你們的 Podcast 節目。第二次遇到這種情況,我就開始反擊,總是能用邏輯辯論讓主管講不下去,不得不轉移話題。
還有另一種可能是,A所在的公司高層以「相互監督、相互制衡」為管理哲學,為了避免主管建立自己的人馬,哪天帶著整個部門和客戶資源投效其他公司,於是不讓主管參與自己部門的人員招募。這兩家都是沒什麼制度的小公司。」當我們跟主管處得不和睦時,也可以想想這句話。2. 把主管當客戶,搞懂需求並好好服務 在職場上會遇到怎樣的客戶,這並不是我們能控制的,但好好了解他的需求並且做到讓他滿意,卻是我們該展現的專業。
不過,因為要遇到兩家公司的直屬主管都剛好無法來面試,而且代替他來面試的下級都故意找主管不喜歡的人選,而且還要對主管的好惡瞭若指掌,才能順利找到「主管討厭的人」,這實在不容易。只是在職場上,能跟所有人好好合作其實是很重要的能力。
那麼,直屬主管究竟為什麼不喜歡A呢?我說過,職場人際關係得從「利害關係」來考量,而主管和部屬間的最大的利害關係,就是部屬能不能有效地跟主管合作。以我的經驗來看,「招募」這件事是很冗長且麻煩的,對人資來說,只要碰到一個能力OK的面試者,當然希望對方趕快來上班,了卻自己的任務。
套在A的遭遇中,人資也許覺得A的能力符合職務需求,於是對她百般友好,希望她能趕快報到,而且最好別離職,否則自己又得重啟麻煩的招募流程。3. 面試官是直屬主管的下屬 有些主管因為業務繁忙,會委託下屬先負責前幾輪的面試,但他們自己通常還是會透過最終面試確定錄取人選。帶著這個思維來尋找答案,將幫助我們在過程中保持理性、有效處理。內容口述:姚詩豪 整理:胡乃云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《大人的 Small Talk》一起聆聽,或者在多數Podcast平台(例如Apple Podcast或Spotify)都可以找到。在我們的提問信箱裡,我常看到許多夥伴提出自己遭遇的問題,其中有不少狀況都很棘手。主管是好人也好、壞人也罷,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。
所以,我想最大的可能是:A不懂得怎麼跟直屬主管合作。簡單來說,面試官對A很好是基於自己的KPI考量罷了。
這執念不但對現況沒幫助,反而還會讓A對主管的怨懟高過理性,無法看清真正問題在哪裡。前陣子有封信提到的狀況,更讓人匪夷所思。
我這並不是要各位把主管視為敵人,而是建議大家應該擺脫「他不喜歡我,那我也不喜歡他」的小學生思維,以更成熟的角度來思考看看,為何我們跟大家都處得不錯,偏偏只有這個主管這麼討厭我們。但A在信中沒有提到這類事情,反而對整件事感到莫名其妙,所以我認為A碰到的應該不是這個狀況。
我們在思考人際相關議題時,其實也該想想對方究竟期待從我們身上得到什麼。兩次的離職,我其實都沒有坦承真正的離職原因。也因此,這次我想來回覆這個提問,帶大家像柯南一樣,釐清整件事情的真相。那我們能如何搞懂主管的需求和期待呢? 一般來說,我會建議大家在到職一個月內,搞清楚幾件事情: 自己這個職位為何會出現?是誰提出這個需求的? 大家對這個職位的期待是什麼? 過去有沒有人做過這個職位?是誰?他為何離開了? 假設這個職位有很多人做過,那誰做得最好?哪裡做得好? 承上,是誰對這個人這麼認同?認同的原因是什麼? 搞清楚這些問題之後,我們對於自己在工作上能貢獻什麼,才會更有頭緒。
但這跟直屬主管不喜歡A,似乎也沒什麼關係。但這並不合邏輯,甚至將兩件事混為一談,還可能讓A產生「面試官喜歡我,表示我應該還不錯,但直屬主管卻討厭我,一定是他有問題」這樣的執念。
從信中可以看出來,A可能把「直屬主管不喜歡我」跟「面試官喜歡我」這兩件事混為一談了。這時候,很喜歡我的面試官都來挽留我,我雖然心意已決,但難免有些歉疚。
我們也可以思考看看,在這種狀況中,人資作為面試官,為何要展現喜歡A的樣子?他想得到什麼? 很多人思考職場關係時,只看到表面的「喜歡」與「不喜歡」,卻忘了「利害關係」的影響經常更大。首先,由於我不認識信中任何一個人,所以在資訊有限的狀況下,我會先從面試官和主管兩人的關係,開始探討為何一個人喜歡A,一個人卻不喜歡。
我這麼說,並不是肯定A的直屬主管一定是對的,或者A一定是錯的。關於這個問題,真相只有一個 分析完以上三種狀況,我想告訴A的結論是:探討直屬主管和面試官各自喜不喜歡你,其實沒什麼意義,你真正該解決的,是「直屬主管不喜歡你」這件事情。如果A碰到的是這個狀況,而且主管也知道A將來要取代(或監視)自己,那麼A會被主管討厭,其實也就不意外。第一次離職前我唯唯諾諾,下班了還讓主管繼續翹二郎腿痛罵我。
請問我該如何避免「面試官喜歡我,但主管卻討厭我」的情況呢? 有人說面試時就要找直屬主管一起來,但這也不是我能掌控的,不知道有什麼從根本解決的方式呢?謝謝你們撥空看到這裡。多數時候我就像直屬主管的出氣包,他們看我年輕就一直對我說教、訓話、找麻煩、追問隱私、挖苦批評、情緒勒索,有時候還出爾反爾,讓我無所適從。
所以A在信中提到「直屬主管沒參與面試」,這其實是很反常的情況。跟主管的相處也是如此
不過,這種狀況也不常見就是了。那麼,直屬主管究竟為什麼不喜歡A呢?我說過,職場人際關係得從「利害關係」來考量,而主管和部屬間的最大的利害關係,就是部屬能不能有效地跟主管合作。